按照挥杆的十个位置来观察:击球准备、起杆、上杆、顶点、下杆、释放、击球、送杆、前挥和收杆;一般我们会从挥杆者的前方和后侧方两个角度来观察和评估挥杆动作。这里我们详细介绍在每个位置,我们应该看什么。
从前方看:
(1) 站位宽度,两个脚后跟内侧之间的距离
(2) 握杆指向,强势、中性、还是弱势握杆,握杆的虎口线(V字型)所指的方向。
(3) 球的位置,球与前侧脚跟内侧和后侧脚跟内侧的相对位置。
(4) 杆身前倾,击球准备时球杆前倾的角度
(5) 身体形态,击球准备时,身体相对于前侧线和后侧线所处的位置,主要观察前侧脚与后侧脚之间的重量分布。
(6) 脊柱角度,观察击球准备时脊柱的后侧倾斜角度
(7) 双脚的指向,观察双脚打开程度
从后侧方看:
(1) 重量分布,高尔夫球员的平衡点,从这个角度观察脚后跟至脚尖的平衡。
(2) 瞄准,瞄准体系的不同部位所指方向;
(3) 站姿:站姿有4个标识:裸胫线(白线)、膝臀线(绿线)、臀颈线(黄线)以及一个手臂空间(黄色方块)
站姿的要领:腋窝、膝盖和脚掌成一条直线(绿线);不同球杆站姿的身体弯曲角度不同(白线);盆骨向前倾斜(黄线)
(4) 盆骨角度,相对于水平面不是中立位,在腰带上画一条线可找到这个前倾角度。
(5) 手臂空间和球位置,上面手到身体之间的距离。
(6) 双臂下垂,双臂自肩部自然下垂的姿势。
从前方看:
(1) 杆身与地面平行
(2) 身体形态与击球准备相似
(3) 轻微的转体
(4) 后侧肘的姿态
(5) 脊柱的角度
(6) “Y”形随着身体的转动改变了指向,但仍然与击球准备时保持一样
从后侧方看:
(1) 杆身与目标线平行
(2) 杆面处于理想的瞄准区
(3) 手的位置
(4) 站姿角度保持与击球准备一致
从前方看:
(1) 前侧手臂与地面平行
(2) 前侧手臂与杆身成90°
(3) 身体形态和转动
从后侧方看:
(1) 挥杆平面
(2) 杆面的角度
(3) 站姿的角度
(4) 手的位置
(5) 杆身指向
从前方看:
(1) 挥杆的幅度
(2) 脊柱的角度
(3) 转动
(4) 无侧向移动
从后侧方看:
(1) 杆面状态
(2) 挥杆平面
(3) 手的位置
(4) 站姿的角度
从前方看:
(1) 前臂和杆身保持90°
(2) 身体向球的方向转动
(3) 关闭前侧线的缝隙
从后侧方看:
(1) 挥杆平面
(2) 杆面角度
(3) 保持站姿的角度
(4) 杆身指向
从前方看:
(1) 在前侧手臂和杆身之间保持一定的角度(不应该成直线),关闭前侧的缝隙。
从后侧方看:
(2) 杆身位置
(3) 杆面角度
(4) 保持站姿的角度
从前方看:
(1) 杆身和前侧手臂成一条直线
(2) 身体前侧处于前侧线上
(3) 后膝(稍微)向内靠
(4) 脊柱角度
从后侧方看:
(1) 挥杆平面
(2) 身体形态
(3) 后侧脚的位置
(4) 后侧手肘与杆身平面的关系
从前方看:
(1) “Y”字形仍然保持
(2) 杆身指向腹部的纽扣,此条线位于双臂之间
(3) 转动时,身体前侧仍然位于前侧线上
(4) 后侧脚转动更多,并且向大脚趾内侧方向前移
(5) 脊柱角度
从后侧方看:
(1) 杆身的延长线指向目标线
(2) 杆身平面
(3) 更多地看到的是后侧脚的鞋底
从前方看:
(1) 后侧腋窝的位置
(2) 转体时身体前侧仍然位于前侧线上
(3) 脊柱的角度
(4) 后侧脚的位置,更向脚拇指内侧方向移动
从后侧方看:
(1) 杆身延长线通过身体
(2) 挥杆平面
(3) 后侧脚向脚尖移动
(4) 身体角度释放
(5) 前侧手臂肘关节位置
从前方看:
(1) 身体前侧位于前侧线上
(2) 后侧的膝部、臀部和肩部齐平
(3) 后侧脚以大脚趾支撑
从后侧方看:
(1) 站姿的三个弯曲不在保持
(2) 后侧脚完全抬起,与地面垂直
(3) 后侧脚与目标线垂直
(4) 杆身角度。
(1) 锥形标定法:下面线是杆身平面,上面线是球与肩的连线。
(2) 平行线标定法:下面线是杆身平面,上面线是下面线过肩的平行线。
无论哪种标定方法,确保在全挥杆的整个过程杆身和杆头都在这两条线之间的区域内,这一区域正是球杆在整个击球动作的过程中运动的完美区域。
我们经常以杆头的运动轨迹来表示实际的挥杆平面,这个实际的挥杆平面应该在这两条线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