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夫挥杆平面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伟大的Ben Hogan肩负玻璃的标志性形象出现以后,高尔夫挥杆平面就一直是高尔夫运动的热门话题。当Ben Hogan用玻璃板谈论挥杆平面时,他希望左臂、手、球杆等在上杆和下杆时保持在玻璃板下方,但现在挥杆平面的概念已经发展了很多。

无论是上杆还是下杆,我们的杆身、杆头、肩膀、胯部都会因旋转而形成相应的虚构平面,使用这些虚构的平面来描述身体和球杆的某些部位在整个挥杆过程中运动路径,每个平面都有一定的角度,这个角度描述了平面的陡峭与平缓程度。由于挥杆习惯、身高、站位及站姿方式、球杆的类型等等诸多因素导致每个人的挥杆平面并不相同。

根据这个定义,挥杆平面就可能有很多,杆身、杆头、肩部等等,运动时都会构成一个平面,而且,上杆时的平面可能与下杆时的平面又有所不同。

 

我们经常听说过单平面挥杆和双平面挥杆这一提法,那么什么叫单平面挥杆,什么叫双平面挥杆呢?有两种说法:

说法一:我们可以把高尔夫的挥杆看出是2个马达的运转,一个是手臂,另一个是身体。他俩都输出能量,所以我们说是马达,他俩互相独立,身体不移动手臂手臂也不移动身体。关键是这两个马达要么在不同的平面上运动称之为双平面挥杆,要么在同一个平面上我们称之为单平面挥杆 “双平面”球员似乎将高尔夫挥杆视为一种空中运动,挥杆需要让球杆“向下、向下和向上”才能将球击到空中。但“单平面“球员不这么看。他们将高尔夫挥杆视为一种“侧面”运动,就像棒球一样,他们在身体轴转动球杆将球击出

说法二:当上杆平面与下杆平面的角度比较一致时,我们称为单平面挥杆,当上杆平面和下杆平面的角度差别比较大的时候,我们说是双平面挥杆。

后面的文章中除非特别说明,我们采用说法一来讨论。

1. 单挥杆平面

这些球员一般在准备姿势时脊椎弯曲的更多,或者在挥杆时有较大的弯曲。他们的肩膀在比双平面球员更陡峭的平面上旋转,他们的手臂向上挥动到与肩膀大致相同的平面上,而不是一个独立的平面。因此,他们的挥杆是典型的“旋转”。这些球员在上杆时一般较少(向右)移动,而随着球杆更多地“围绕”身体动,他们的左臂不会从胸部断开。因此,在上杆的顶部,手臂与肩部处于相似的平面上,并且没有两个平面运动员的肩高。在下杆时,手臂和身体一起旋转,而不是在手臂下降到平面时表现出双平面挥杆球员的延迟。

1)Moe Norman的挥杆

 

准备姿势

 

上杆

 

下杆

 

击球

 

送杆

2)Ben Hogan的挥杆

 

准备姿势

 

上杆

 

下杆                         

 

 击球

 

送杆

2. 双挥杆平面

这些球员在准备姿势时他们的脊椎更直立,他们的手臂更垂直地悬挂在肩膀上,并且比单平面球员接近球。最明显的是,他们的手臂摆动独立于身体的旋转。在上杆时,手臂在更直立的平面上移动,肩部在相对平坦的平面上旋转。通常,为了产生足够的挥杆宽度,左臂会从左胸“断开”,而身体会稍微向右移动。在挥杆的顶部,手臂通常会在身体下杆时积极转动之前下降。击球后,送杆,手臂和球杆一般同上杆时是镜像关系,保持在身体前方并向上挥杆到左肩上方的结束位置

1)Jack Nicklaus挥杆

 

准备姿势

 

上杆

 

下杆

 

击球

 

送杆

2)Jim Furyk

 

准备姿势

 

上杆

 

下杆

 

击球

 

送杆

3. 单、双挥杆平面的区别

在下面的图中,我们对比了单平面挥杆和双平面挥杆在不同位置时特点,穿蓝色衬衫的是单平面挥杆,白色衬衫是双平面挥杆

 

 

 

 

 

 

我们可以简单(也不简单)地来区分单双平面的挥杆:在上杆至顶点时,测量左臂的角度和肩膀的角度。如果两者角度差小于 12 度,则为单平面挥杆;如果它超过 12 度,那么它是一个平面的挥杆

 

Ben Hogan角度差2度

 

Moe Norman角度差0度

 

Zac Johnson差7度

 

 

Matt Kucher0度

 

Jack Nicklaus角度差28

 

Jim Furyk角度差是48

 

David Toms角度差是35

 

Fred Coupls角度差是39

4. 混合挥杆平面

介于单挥杆平面和双挥杆平面之间,上杆至顶点时,左臂的角度和肩膀的角度24度左右。比较有代表性的著名球员有:

1) Tigger Woods

 

2)Adam Scott

 

3)Phil Mickelson

 

4)Rory MckIroy

 

5)Justin Rose

 

6)Henrick Stenson

 

7)Matt Kucher

 

8)Brandt Snedeker

 

9Steve Stricker

 

10Jason Duffner

 

11Louis Oosthuizen

 

5. 不同挥杆平面的分析

由于每个人的身高、站姿、挥杆习惯的不同等等原因,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特点的挥杆平面,即便是极端的单挥杆平面(Moe Norman)或极端的双挥杆平面(Jim Furyk)也都能打出好球。

但从理论上,我们还是应该对不同挥杆平面的特点做一分析,为教学和训练提供参考。

(1) 出于提高杆头速度的目的,一般我们都会在击球瞬间前侧手臂与球杆形成一条直线,这样能提高杆头速度,其理论力学原理是:杆头速度 = 杆头旋转转速 X 杆头旋转半径,手臂和球杆形成了一条直线,使得杆头旋转半径最大化,杆头因此会获得更大的线速度。上面列出的所有球员在击球瞬间的动作均验证了这一点。

(2) 依据公式:杆头速度 = 杆头旋转速度 X杆头旋转半径,我们可以通过提高旋转速度来提高杆头速度,为了提高旋转速度,我们期望我们的身体姿态能够更易于旋转,什么样的身体姿态更易于旋转呢?我们看花样滑冰运动员的表现:当她想快速旋转时,她一定会双手交叉抱肩或高举双臂而使手臂尽可能靠近旋转轴,当她想降低旋转速度时,一定会展开双臂,使得双臂尽可能远离旋转轴。理论力学用转动惯量这个概念解释了这一现象:旋转物体的转动惯量越小,越易于转动,反之转动惯量越大,物体转动起来就越困难,而物体的转动惯量 = 旋转物体的质量 X 旋转物体距离旋转轴距离的平方。减小旋转物体距离旋转轴的距离,能够大大降低转动惯量。为了减少我们挥杆时的转动惯量,使我们能够更容易转起来而转得更快,我们挥杆时一般

① 采取紧凑站姿

② 双臂自然下垂,使球杆不要离身体太远

③ 两脚不要分开得太宽,一般与肩一样宽

④ 在上杆和下杆时手臂不要离开身体,曲腕并延迟释放

等等上面所有姿态的目的都是想让球杆和手臂尽可能在空间上更接近于我们转动时的旋转轴,以减少我们的转动惯量(旋转部位离旋转轴的距离近了),从而能够实现更快速的旋转。在上面的图中,除了Moe Norman是个例外,我们能看到其他球员都遵守着这一规则,而Moe Norman这种击球准备姿势已经很少见了,多见于不会打球的初学者。

(3) Moe Norman的单挥杆平面图例中,我们看到他为了满足(1)的要求:保持尽可能大的挥杆半径,同时又要保持一个挥杆平面,他占位时,只好手离身体很远,以满足(1)的要求,但这么做之后与(2)的观点就有冲突,手和球杆离身体太远,会增加转动惯量,导致旋转困难。我估计由于Moe Norman的身体素质及长期苦练使得他克服了这些问题,这种单挥杆平面动作简单,这也是个优点。

(4) 双挥杆平面能够很好地满足(1)和(2)的要求·,但是如果两个平面角度差别太大甚至会出现多个挥杆平面,比如Jim Furyk,这样导致动作过于复杂,难以掌握。像Jim Furyk这样的挥杆方式也很难有人能练出来。

(5) 从追求挥杆的简单、稳定、高效方面考虑,混合挥杆平面会表现得更好些,事实也说明了这一点:绝大部分职业运动员都是使用这种混合挥杆平面。一个人的挥杆平面是他长期练习训练形成的习惯,我们很难在挥杆过程中刻意地去控制挥杆平面,我们要通过平时的刻苦训练来打造一个满足(1)和(2)的要求的简单稳定高效适合自己的挥杆平面(动作)。

6. 一种常用的挥杆平面标定方法

标定挥杆平面的方法有两种:

(1) 锥形标定法

(2) 平行线标定法

两种方法都可使用,并且概念是相似的,其目的是清晰地确定挥杆的平面,以便判断相对于挥杆平面而言挥杆动作的质量。

这两种方法均要求从后侧画两条线(或假想的两条线)。在这两种方法中的下面线与击球准备的杆身完全一致,这两种方法的区别在于上面线的位置。

锥形标定法的上面线是球与肩的联系,而平行线标定法的上面线是穿过肩部与下面线平行的线

 

锥形标定法

 

平行线标定法

这两条线构成的区域是球杆在整个击球动作过程中运动的完美区域,所以,我们要努力做到在整个挥杆过程中使我们的球杆杆身和杆头都处于这个区域。